8月24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提到,在当前加强国内外双循环的背景下,广州正立足老城市底蕴与国际大都市担当,着力提升城市生产要素吸引力、国际市场竞争力、资源配置推动力,全面推进国际化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天河区的天英汇国际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下称“天英汇平台”),凭借以国际科创合作、国际资源共享、国际人才交流为特征的“雨林式”创新创业服务生态,入选蓝皮书2022年度典型案例,其深化了广州与全球科技领域交流合作、助推广州城市国际化进程的效能获得专业领域人士高度认可。
厚培孕育国际化双创服务平台的沃土
2012年以来,城市国际化研究所连续主编出版《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总结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现状。作为全国400多本蓝皮书中,唯一以城市国际化为主题的蓝皮书,广州城市国际化蓝皮书的影响力不断提升,2019年媒体影响力全国第4,2021年在地方经济类排名第3,全国综合排名第17。
这次天英汇平台入选蓝皮书经典案例,其含金量不言而喻。天河区科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宋爱平表示,天英汇平台入选蓝皮书,是对其创新性的重要肯定,也充分说明了天英汇在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什么是天英汇?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问,为什么是天河区?
知名财经领域学者吴伯凡曾提到,当一座城市随着自身发展,逐渐从市场交易中心变为各种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汇集地时,其发展就进入决定胜负的“下半场”,在这一阶段,科技创新成为了城市发展繁荣的关键。
要打好以科技创新为中心的“下半场”,天河区有着各种天时地利人和。
数说天河:
2021年天河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6012.2亿元,连续15年蝉联广州经济“一哥”地位;全区科技类企业总数达12.41万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268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755家,均位居广州第一;双一流高校数量占全省60%,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3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6家,各类人才及在校大学生超30万人。
如今,天河智慧城核心区已集聚佳都、极飞、南方测绘等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龙头企业600多家,成为广州加快打造城市更新和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双引擎”、构建经济“双循环”的核心高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才、项目、机构、企业在此汇集,在此大背景下,诞生像天英汇这样以国际化为特色的双创服务平台,自然是水到渠成。
以国际化全局视野构建“雨林式”创新生态体系
2015年,为顺应国内越发热烈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风潮,天河区委、区政府以“汇聚天下英才”为目标,创办了广州市天英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2017年大赛升级为全球性赛事,并与广州国际创新节联动形成资源集聚能力更强的天英汇平台。
2020年,随着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正式开业,天英汇平台“一赛一节一基地”的核心品牌正式形成,之后又与天河优创”和“天英创业录”等子品牌一同,组成多层次品牌矩阵,初步探索出一条规范明晰的品牌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可行性路径。
2021年广州天英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内地及港澳台赛区总决赛
高度国际化的视野,是天英汇平台的重要特征。2017年,天英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升格为全球赛事,在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等9个境外城市设置赛区,如今该赛事共面向37个城市,累计吸引全球超过12000个优质项目参赛,线上线下参与者超过200万人次,先后有65家国内外知名媒体进行报道,培育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掌动智能,以及包括极飞科技等在内的12家独角兽和未来独角兽企业,已成为天河区乃至广州市对接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战略平台和城市新名片。
广州国际创新节自2016年落户广州天河区以来,始终坚持国际化、专业化、高端化的定位,以打造全球创新资源聚集配置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引擎为目标,聚焦产业变革热点和前沿领域,促成技术、人才、资本、载体、产业深度融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节活动采取(6+N)的模式,举办创新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促进各界人士进行创新研讨与交流,构建高层次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展示平台。如今创新节已成为内接国内高端双创圈层、外联国际前卫创新文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世界创新资源和国际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是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金融和人力资源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枢纽。为充分激发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各类主体活力,提高项目成果转化效率,天河区专门出台了《广州市天河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试行办法》,联合6所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为发起单位共建天河基地,搭建“5个找”全要素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配套4大功能区,委托3家服务机构开展专业化运营,借助“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板”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2个抓手,打造1个大湾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服务链融合发展的平台,形成天河科技成果转化的“654321”模式。
成长为富集国内外创新资源和吸引国际人才高地
面向未来,“蓝皮书”建议,广州应立足老城市底蕴与国际大都市担当,着力提升城市在畅通国内循环中的核心枢纽功能和参与国际循环中的生产要素吸引力、国际市场竞争力、资源配置推动力,全面推进国际化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这无疑将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要素,在广州高质量发展中的权重,同时也进一步加快了广州国际化进程。
根据蓝皮书介绍,至2021年,广州已与35个国家的38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45个国家的62个城市建立友好合作交流城市关系,国际友好关系城市共计100个,随着国际友城“百城计划”圆满达成,广州国际交往工作迈上新台阶。
随着广州加速融合“世界圈”,天英汇也以面向未来的姿态加快建立国际“资源圈”和国际“人才高地”。
数说天河:
目前,天英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覆盖创新创业群体超过百万人次,累计优选创新项目近200项,整合200多家投融资合作机构,融资额度超过40亿元;广州国际创新节成功引入了缤创、普华永道、阿里、腾讯、京东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创新品牌合作伙伴,先后助力超100家广州企业开启国际化经营;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发起设立全国首个科技成果转化板,引导社会资本力量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引进孵化了一批具有国际引领性、突破性的科技成果项目,已累计遴选推荐七批共15个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入驻天河基地,形成了一套成果转化利益共享机制。
宋爱平表示,接下来天英汇平台将致力于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标杆,发挥天英智库专业智慧,推动天河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建设,留住国际人才,助力广州建设高水平创新强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